6月是第20個全國“安全生產月”,主題是“落實安全責任,推動安全發展”。關于全國“安全生產月”你知道多少?先來了解一下什么是“安全生產月?”
“安全生產月”是由國務院1980年批準舉辦,在連續開展5年之后,全國安全生產委員會明確取消全國性的“安全生產月”活動,但要在各地區、各行業舉辦安全宣傳教育和群眾性活動。1991年,全國安全生產委員會決定,在每年5月的某一周開展“安全生產周”活動,這項活動一直進行到2001年。從2002年開始,將“安全生產周”改為“安全生產月”,時間由每年5月改為6月,并一直持續到現在。

安全生產十要素。
1.一個方針: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
2.兩條原則:崗位職責、操作規程。
3.三個必須: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
4.四不放過: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和領導責任未追究不放過;廣大職工未得到教育不放過;防范措施未得到落實不放過。
5.五個須知:知道本單位安全重點部位;知道本單位安全責任體系和管理網絡;知道本單位安全操作規程和標準;知道本單位存在的事故隱患和防范措施;知道并掌握事故應急預案。
6.六個不變:堅持“安全生產”的思想不變;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的責任不變;行之有效的安全規章制度不變;從嚴強化安全生產力度不變;安全生產一票否決的原則不變;充分依靠職工的安全生產管理辦法不變。
7.七個檢查:查認識、查機構、查制度、查臺賬、查設備、查隱患、查措施。
8.八個結合:建立約束機制與鼓勵機制相結合;突出重點與兼顧全面相結合;職能部門管理與齊抓共管相結合;防微杜漸與突出保障體系相結合;弘揚安全文化與常抓不懈相結合;安全檢查與隱患整改相結合;落實責任制度與完善責任追究制相結合;強化安全管理與推行安全生產確認制相結合。
9.九個到位:領導責任到位;教育培訓到位;安管人員到位;規章執行到位;技術技能到位;防范措施到位;檢查力度到位;整改處罰到位;安全意識到位。
10.十大不安全心理因素:僥幸、麻痹、偷懶、逞能、莽撞、心急、煩躁、賭氣、自滿、好奇。
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國家設立“安全生產月”的目的是為了以點帶面、以小見大,讓我們把安全生產融入進日常工作生活中,將安全責任記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實到行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