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我與安全技術部、旅游公司負責人踏上了魔都上海的土地,參加由市人社局組織的企業管理人員培訓活動。培訓5號開始、9號結束,時間雖然不長,但內容豐富,有社科院知名學者、重點大學教授的遠見卓識,亦有寶鋼等享譽全球巨無霸企業的參觀考察,確實開了眼界、長了見識,不啻于刮了一場頭腦風暴。


12月5日上午,上海社科院創新經濟研究室主任、教授陳建勛為我們帶來了一堂題為“面對十三五經濟新常態,抓住經濟轉型創新發展新機遇”的講座,陳教授從認識新常態、經濟發展遇到的挑戰、改革遇到的阻力、“十三五”經濟發展總體格局和指導思想所發生的變化等十個方面高屋建瓴地闡述了新常態的涵義和十三五經濟發展格局。陳教授犀利的指出:新常態不是一個事件,不要用好壞來判斷;不是一個筐子,不要什么都往里裝;不是一個避風港,不要把不好做或難做的工作都歸結于新常態。新常態不是不干事、不是不要發展、不是不要GDP。

陳教授總結了“十三五”規劃新空間的概念:即由物理空間、數據空間、人與人交往的社會空間,新三維空間構筑起未來發展的大空間。未來的發展理念是:C端決定B端(即顧客決定生產)、軟件決定硬件的過程。也是物理空間和數據空間齊頭并進的時代,并現身說法:陳教授的妻子是上海市一家重點中學的英語教師,以前一直是白天上課,晚上批改完作業休息。但近來一下班回來就把自己關在屋子了半天不出來,陳教授以為是夫妻關系出現了問題,后來才發現妻子原來是在網上授課,收入不菲。老師教學的教室是物理空間,好處是真人現場教學,可以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壞處就是受制于教室空間、教學時間的限制,聲音不能讓更多的人聽到;而網上教學則是數據空間,可以不受受眾人群人數的限制,老師也可以淋漓盡致的發揮所長。
陳教授認為:未來的產業不是政府規劃出來了,而是規范出來的,每一個地方的經信委領導班子應該由對經濟變化最為敏感的優秀的企業家擔任,政府做的就是監管,政府服務也應該是專業化服務。
下午,由上海杉達學院副校長、教授薛興國帶來了“旅游業助推綠色經濟融合發展”的專題講座。薛教授總結了國務院以及各部委近年下發的關于旅游業的各類文件,結合自己從事旅游業工作的豐富經驗,數據翔實、事例生動,論證縝密。比如在談到旅游業的定位問題時,薛教授馬上引用了《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將旅游業定位為:“綠色產業,戰略性支柱產業,資源消耗低,帶動系數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國家重視力度空前。旅游投資是國家的產業方向;旅游是最長壽、最環保、最富民、能發財的投資。
說到近年來火遍大家南北的各種+,薛教授認為旅游+更是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潛力。
旅游業是可以與互聯網、地產、食宿、汽車租賃、野外露營等各行各業深度融合。2012-2015年,旅游對交通運輸業增加值的貢獻超過80%,對住宿業增加值的貢獻在80%以上,對餐飲業的貢獻超過60%,對批發和零售業的貢獻為30%以上,對房地產業增加值貢獻率超過20%,對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增加值貢獻率超過15%,對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增加值貢獻率超過5%。旅游業每創造1元錢收入,可間接創造7元錢社會財富;旅游業直接增加1個就業崗位,可間接帶動7個人就業。
薛教授引用2015年9月19國家旅游局局長李金早在2015中國“旅游+互聯網”大會發言,未來5年中國“旅游+互聯網”將在三大方面實現深度融合和創新發展,有望創造“3個1萬億紅利”:旅游業互聯網軟硬件設施建設1萬億需求紅利;‘在線旅游交易1萬億市場紅利;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和新模式1萬億增值紅利。
薛教授總結未來將成為旅游投資熱點領域和未來增長點的十個方面:
1、與現代農業相融合的鄉村旅游產品開發;
2、休閑度假產品建設;
3、在線旅游產品開發和智慧旅游產品建設;
4、文化旅游產品;
5、體育旅游產品;
6、醫療健康旅游和養生養老旅游產品;
7、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旅游特色小鎮和旅游文化城鎮建設;
8、與新型工業化相結合的大型旅游裝備制造業;
9、旅游商品和旅游戶外休閑用品;
10、旅游房車、自駕車營地建設。
鄂爾多斯市近年來也是大力發展旅游業,2016年來我市旅游人數已經突破1000萬大關。薛教授結合我市的實際情況和市委、市政府的總體布局,引用鄂爾多斯市“十三五”旅游業方面主要任務:
大力發展全域旅游,推動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全面創建國家級旅游業改革創新先行區,實施旅游標準化建設三年行動,把鄂爾多斯獨特民族地域文化融入全域游全業態全過程,開展全鏈條休閑游、體驗游、自駕游、四季游,建設我國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開展內蒙古草原紅色游,打造一批紅色旅游節點村鎮;鄂爾多斯市創建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東勝區創建為國家旅游標準化示范區,康巴什區創建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4A級旅游景區超過30處,5A級旅游景區達到3處,市級農家樂、牧家樂達到300家。依托“十個全覆蓋”工程“三結合”示范村,打造市級“美麗村莊”旅游示范村100個以上。
《全國生態旅游發展規劃(2016-2025年)》中指出: 中國下一個十年將建200個重點旅游目的地,其中50條精品生態旅游線路中就有:內蒙古大草原生態旅游線路。25條國家生態風景道中有:內蒙古鄂爾多斯—陜西榆林、延安、銅川、西安。
12月6日我們一行人參觀考察了上海自貿區、螞蟻創客基地,上海自貿區是國家力推的創新開放項目,而螞蟻創客是企業自主打造的創新創業平臺。既有宏觀的國家力推項目,也有微觀的企業創新創業。
上海自貿區120.72平方公里的規模是國務院2014年做出的決定,涵蓋了上海外高橋保稅區、上海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等4個海關監管區域。目的是:試點投資管理新規則、打造貿易監管新環境、創新金融監管新機制、建立綜合管理新模式,努力營造國際化、市場化、法制化的營商環境。鄂爾多斯市近年來打造的“三證合一”、“五證合一”、“單一窗口”制度改革就是在上海自貿區取的經。
下午參觀的螞蟻創客是一家涵蓋了:螞蟻創客空間、螞蟻基金、螞蟻云校、螞蟻活動、螞蟻服務等五方面內容的創業公司,創始人于杰是我國第一個不領工資的上海團委副書記。我們參觀的是他們的螞蟻創客空間,創業者可選擇不付租金、轉讓5%股份的‘零租金’創新孵化模式,或支付較低租金,做的產業都與教育相關。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們創業團隊中90后、95后比比皆是,給我們講解的那個綽號“小靈通”的姑娘就是95年出生的。他們的主營業務—滬江網校專注于將線下教育轉移到線上,讓更多的人享受教育的機會。累積了3億用戶、8000萬注冊會員,僅2014年,他們就幫百家線下機構成功轉型,實現千萬收入。最引人注目的成就是將黨員培訓從線下搬到了線上,從而使更廣大的一線黨員能夠聽到優秀教師的講課。
12月7日上午,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袁堂軍作了《宏觀經濟形勢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專題講座,袁教授認為中國經濟的主要特征和需要克服的問題是:模仿型、排浪式消費結束;高強度、大規模、粗放式投資難以為繼;出口:全球總需求萎縮,國際市場空間達到極限;生產:供給不足轉向供給過剩;要素:勞動力成本優勢減弱,資本運用效率差;競爭:數量擴張和價格競爭的弊病顯現;各類風險顯現;調控:宏觀經濟刺激政策的邊際效果減弱。需要在資源整合、放松管制、創新創業、轉型升級等方面尋找對策,政府服務應從事前審查轉到事中、事后監管,政府要引進獨立的第三方評價機構,對政府的行政效率做出評價。
下午,滬江營銷CEO、滬江網螞蟻新媒體學院著名講師黃金梁講授了《互聯網+與現代產業發展》,年輕帥氣的大梁老師一上來就給學員們發了一個大大的紅包,這應該是最接地氣的一堂課。黃老師別開生面的用兩個問題開始了他的授課,引導學員去獨立思考。大梁老師通過小米、蘋果手機等電子產品的崛起以及邏輯思維、PAPI醬、咪蒙等運營的風生水起的微信公眾號為例,批判性地總結了互聯網的八大思維方式,即:用戶思維、簡約思維、極致思維、迭代思維、流量思維、社會化思維、大數據思維、平臺思維,大梁老師的課注重提出問題、分析案例、重視實操,對想接入互聯網的企業來說具有很高的可操作性。
12月8日復旦大學教授、上海市委黨校教授陳輝的《企業轉型與內部孵化》講座對于在轉型與創新路口迷茫徘徊的企業來說應該是一盞指路明燈。陳教授總結了長壽公司的“十六字”秘訣:適應環境、精誠團結、保守財務、不斷創新。犀利的指出企業經營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三失”:戰略失誤、經營失策、管理失當。
陳教授以萬達集團的轉型為例,提出企業經營應該由“多元化”轉向“歸核化”,所謂“歸核化”,意指多元化經營的企業應將其業務集中到其資源和能力具有競爭優勢的領域。談到企業內部創業,陳教授認為社會上現在流行的“創業”一般指的是外部創業,外部創業雖然機會多、政策扶持力度大,但是融資、經營風險較大,對創業者的要求也很高。成熟的企業應該鼓勵員工內部創業,內部創業能夠為企業留住優秀員工,并在更高層次上發掘人才潛能;也有利于變革企業內部關系,激發企業活力;更有利于企業優化產業結構,保持核心競爭力。
陳教授以海爾的“平臺型轉型”(通過海爾的平臺,員工可以成為“創業者”,在海爾的大平臺上自己尋找創業機會,同時配合內部的風投機制,或者員工到社會上組織力量成為小微公司。目前,海爾分流了2.1萬人進入小微,成立了183個小微生態圈,孵化出了470個創業項目。)、用友的轉為代理商或外包業務模式(即公司為員工出資8萬元,經理級別的出資15萬元將員工發展成為用友的代理商、供應商、服務商)、富士通的創業計劃書大賽模式(工作3年以上的員工參與公司組織的創業計劃大賽,優勝者由母公司組成的項目公司予以考察投資)等各種創業模式舉例,指出母公司應該對內部創業團隊予以引導(建立共同創業愿景、制訂員工內部創業規劃、開展創業指導活動、創業計劃的征集和審核、制訂內部創業者的選拔標準)、給予扶持(提供資本、系統培訓、經營管理扶持、業務扶持、營銷資源扶持、提供退路),做好產權、組織、戰略、激勵、法律的各項控制,才能在企業內部孵化出成功的公司,助力企業轉型升級。
最后,陳教授總結:企業的發展源于企業領導對發展的決心、信心和耐心;要想經營取得成效想法、方法、做法缺一不可;經營的成功取決于企業對經營本質的理解程度。
12月9日,我們參觀了上海的巨無霸企業:寶鋼集團公司以及現代科技城市展館建筑的地標“上海風語筑展覽有限公司”。
寶鋼是中國最大、最現代化的鋼鐵聯合企業,在世界500強企業中排名275位。一開始我以為鋼鐵企業污染一定非常嚴重,沒有想到走進寶鋼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完全看不到重工業的痕跡。據講解員介紹,截止2015年,寶鋼股份直屬廠部廠區綠化面積635萬平方米,綠地率33%,綠化覆蓋率38%以上,居全國大型鋼鐵企業綠化前列。寶鋼養著100多只梅花鹿,梅花鹿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非?!皨少F”,對環境的要求很高,因此梅花鹿又是一種“環境指示動物”。車間流出的廢水經過凈化處理流出來可以養魚。
寶鋼的生產車間讓人震撼,諾大一個車間看不見一個操作工人,一塊塊粗鋼在生產線上自動經過水與火的淬煉,由拆捆、搬運機器人將鍛造好的鋼鐵搬運到車上。據介紹:一個廠房最多有五六名維護工人,整個生產流水全部電腦操作。
下午參觀的“上海風語筑展覽有限公司”完美呈現了建筑與科技、藝術的融合,風雨筑為廣州市、天津市、廣西省等300余座城市設計建造了凝結本地特色的規劃展覽館。公司的整棟大樓本身就是一件完美的藝術品。二樓是一個數字展館,我們觀看了5D動感影院、全息玻璃影像,體驗了VR虛擬賽車等緊張刺激的游戲,讓人時刻感受著現代多媒體技術的魅力。三樓迎面而來的一面涂鴉墻,大屏幕電子游戲有一個樓層高,旁邊設有電視動漫制作攝影棚和錄音間,據講解員介紹:這里是他們一個聲像制作中心,只要有靈感創意,每個員工都可以來這里一展身手,把它們變成現實。

來去一個星期的學習考察,確實讓人增知長智。雖然表面看起來培訓內容和我們從事的具體業務沒有多大關系。但古人有云:出乎其外方能入乎其內。別人提煉出的先進管理理念、總結出的經營智慧能夠讓企業在未來的決策上多借鑒些成功經驗,少走些彎路,起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
